
在这段视频中我们看不见帅哥或美眉的专业舞蹈炫技,只有朴实的乡土服饰、田园背景和春风般的笑容。
他们不矫揉、不造作,随意、洒脱却极具感染力,让人感觉由内而外的轻松和透彻。
曾看过一个网友评价说:在我的心里也住着这样一个想要跳舞的孩子,但是我从来就没有让他出来过。
此消息竟引得上百条回复,有人说:我也是这样的,就是觉得自己跳舞特别土,很别扭。
这位网友说的“土”是什么意思,而为何又觉得自己跳舞 “别扭”?
2.是什么阻碍了你
那颗想要跳舞的心?
记得我参加过的一个舞动工作坊,开课之前,老师会播放一段韵律感非常强的音乐,这时很多人就会不自觉的开始动起来。
但是,还是有很多人站在那里,只是静静的听着,老师说“那些还在那站着的同学,你们的内外是一致的吗?”
没错,当时的氛围,确实有很多人是内外不一致的,包括我。
其实我也有很想去舞动一下的内在冲动,但是好像有什么挡住了我,表现出来的还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。
虽然在跳舞的人当中,几乎没有专业人员,他们的舞姿离专业相差甚远,充其量都是原创自嗨的模式。但是我也很好奇为什么我却只能站在那里,动也动不了。

直到后来的学习和体验,我才发觉,在那个时刻,我的无意识已经把所有能体验美好的事物都自动的隔绝了。
说到“跳舞”一词会让你想到什么?愉悦、绽放、活力、魅力,这些象征美好的词都指向了一个人性驱力的释放。
想要跳舞却觉得别扭,无疑是性驱力的释放受阻,卡住了,使得自己不能自由的任由身体语言来释放自己愉悦的心情。
那么,这些看不见的卡点是怎么形成的,以下场景或许你也曾经很熟悉:
遇到开心的事不自觉的跳起来,被训斥“稳当点,咋咋呼呼的像什么样子”。
考试考好了,被提醒“别骄傲啊,小心太得意,下次考砸了”。
穿的太时髦,被定义“不像好人,哪有个学生的样子”。
想买一件心仪的物品,被教育“不懂事,乱花钱”。
想要和伙伴出去玩,被泼冷水“作业做完了吗,还有脸出去玩。”开心、蹦跳、成绩好、穿的美、买东西、出去玩,这些美好的事物是每一个人都向往的,尤其是孩子。
但是,如果使孩子愉悦的这些事情被诸多规条限制,那么他的活力也会被封印。慢慢的,就会形成他的一个内隐记忆,“所有愉悦的事情都是与我无关的。”“美好都是别人的,只可远观、不可触碰。”

就这样,一次次对美好事物向往而招致的否定形成了内心一道看不见的屏障,把自己和伸手可得的美好事物相隔在两个世界。
可以自由的随意舞动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事,所以在那个时候,我会无意识的认为这么美好的事,一定是不属于我的,身体会自动化的重复过去的经验:此景只应他人有。
正因如此,当我们把美好投射给了别人,把丑陋留给了我自己,就会感觉自己不够好,所以跳舞会觉得别扭,觉得土。
而此时若能跳出自己设置的限制,用第三方的眼光去回看自己,便会发现自己其实已经很好了,只是童年的内隐记忆一叶障目。
如果可以把投给他人的美好收回来,便会看到自己和他人是一样的,就会终止不够好的轮回,给自己一个回应:现在的你就很好,你可以自由顺畅的享受美好。
就像视频中的那对中年夫妇,他们不需要超高的颜值,较好的身材,也不需要专业的功底,有的只是一颗想要跳舞的心。
3.自我限制太多
想跳却从来不敢
而有些人,即便是喜欢跳舞,有时也会因为世俗的观念,如年龄、身份、职业等有着诸多的自我限制。
说到这里,不得不提起在《中国达人秀》舞台上,曾经有一位78岁的汪奶奶,她自信、优雅,豪不怯场,与年轻的舞伴以一曲拉丁舞惊艳四座。看得沈腾老师开始怀疑人生,连金星老师都说:看,舞蹈多让人年轻。

汪奶奶自称,当她第一次在网站上发布自己的跳舞视频时,遭到很多非议,认为这个年龄不该这样穿,不该那样跳等。
但是,汪奶奶没有理会这些世俗的偏见,她执着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,现在的汪奶奶已经是一名名副其实的网红,以她永远喜欢美、喜欢跳舞的心态影响着无数粉丝。
这让我想到了我有一个好友,曾也喜欢过跳舞,她说:“我也想坚持下去,但是孩子还小,每次去跳几次之后,孩子就会生病,后来就放弃了。“
我对她说:“你对自己太狠了,你为了阻止自己享受愉悦,不惜让孩子生病来惩罚自己。“
这就是心理学上的“自证预言“。很多人会给自己下一个诅咒:享受了美好就会有个惩罚在那里等着。即便现实中没有,也要人为的制造一点别扭来对自己略施小戒。
好友孩子生病或许是她潜意识愿望的满足,在她跳的高兴之余,可能无意识的会在照顾孩子方面制造一些失误,使得孩子生病,进而验证了自己的预言:作为妈妈,我是不能花心思在自己身上的。
好友对妈妈身份的认同固化在妈妈只能为孩子服务,不能为自己享受之上,就使得她无法坦然的去享受跳舞,无意识制造的惩罚又加固了这个念头,使得她不得不又压抑自己的本能,而去做一个“甘愿“付出的妈妈。
而每个妈妈都是从孩子成长为妈妈的,应该很清楚一点:孩子不会成长为你所描绘的样子,孩子会成长为你所呈现的样子。如果你为了孩子去委屈自己,终究会发现,孩子会活成另一个委屈的你。
后来我对好友说:喜欢跳舞就自己去跳,不必愧疚,你值得享受。当你沉浸在自己的爱好中时,母婴之间就会有间隙,孩子的活力就不会被沉重的爱封杀,妈妈开心孩子快乐,何乐而不为呢。
4.为取悦自己
而跳舞
身体是你最忠实的伙伴,当你舞动自己的身体时,或僵硬、或灵活,或有不畅,这些都是身体语言要传达的信息,静下心来,去聆听身体的声音,这样以来,跳舞所带给你的不只是身体的健康,更是心灵的解放。
曾奇峰老师说过“世事没有能不能,只有敢不敢。“
万事从0到1最难,跳舞不是少数人的权力,而是每个人都可享受的愉悦自己的方式。
从心而发,听从身体的需要,不要去理会头脑中的念头,让它如浮云一般,随风来再随风去,每个人便都可以做到音乐响起之时,随心而动。
此时,你便是真正的为愉悦自己而跳,而不是为取悦他人而跳。
当你接纳了当下的自己无论胖瘦美丑都很好,就不会再感觉自己土;当你为取悦自己而跳舞,就不会觉得别扭;当你忽略了内在的自我限定,就不会觉得时间、地点、年龄、身份是你想要跳舞的阻碍。
不包装、不炫技,单纯的去愉悦自己,这才是大众舞蹈该有的样子。
打开音响,跟随着你喜欢的旋律,自由顺畅的去表达自己,去释放自己的魅力吧!
欧文·亚隆的心理治疗 纪录片
添加左侧客服微信
回复 纪录片
即可免费获取



长久以来
身体一直默默承载着
我们所有的创伤、负面情绪
你是否关心过你的身体呢?
你拥有你的身体吗?
你与身体的关系是怎样的?
你是如何运用你的身体的?这些舞动会告诉你答案
没有评判和限制,没有标准动作
没有形体气质的讲究
无需舞蹈基础跟随Zvika 一起
让那些沉寂着的情感
在意识层面得以安全着陆